《林忆莲:野花》:逆流而上的特写镜头 送女朋友礼物

作者: 闻话理评
发布时间:
浏览次数: 602

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《林忆莲:野花》:逆流而上的特写镜头 送女朋友礼物的相关文章:1朋友在日本留学,回国后递给我几本日文的音乐类图书。他那郑重的眼神我懂:这些书才是他真正愿意翻译的,而不是我先前替出版社向他邀约的那些。位于大阪的泽野工房拥有鞋铺和唱片店的双重身份(图片来自泽野工房官

1

朋友在日本留学,回国后递给我几本日文的音乐类图书。他那郑重的眼神我懂:这些书才是他真正愿意翻译的,而不是我先前替出版社向他邀约的那些。


位于大阪的泽野工房拥有鞋铺和唱片店的双重身份(图片来自泽野工房官网)



2

可我总也忘不了他的另一名言——当时我们在聊电影《寻找小糖人》为何成功,他说:“好就好在导演不太懂音乐,如果他是音乐圈的内行那就难说了,如果他是罗德里格兹[4]的狂热粉丝,那这个片子肯定就砸了。”他的见解我完全同意,所以当我知道他要写他最痴迷的林忆莲,而且是他最喜欢的专辑《野花》时,我预估那会是一本曲高和寡的作品,不至于搞砸,但想要成功,也就是引发大众层面的共鸣,应该很难。


《野花》专辑的再版黑胶

三年后,等到我翻开《林忆莲:野花》(上海文艺出版社,2023年8月版),前言的第一页就把我逗乐了。果然还是熟悉的配方,蔡哲轩是这样登场的:

这几年,似乎只要谈到李宗盛或者林忆莲的时候,很多人就特别喜欢这样一句话:‘年少不懂李宗盛,长大方知林忆莲’。

(P1)

我要强调的是,引文括号内的文字纯粹是我的曲解,与蔡哲轩无关。让我惊讶的是,这两段文字居然成了蔡式毒舌在整本书里的绝唱。蔡哲轩变了,唯一没变的是他对“老李”的不敬,但是他把这种情绪控制得颇为得体。“李氏情歌”一改往常在他口中毁誉参半的形象,在书中主要扮演一名造神者(Queen-maker)。当然,“老李”作为已婚人士横刀夺爱的剧情也没少排演。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这段文字:“关于《野花》,许愿[5]永远不会忘记自己在1988年的台北街头头脑一热捧着专辑坐上出租车奔去滚石唱片的那一幕——某种意义上说,正是他自己把女友送到了她未来的丈夫手里。”(P63)


2023年11月26日,蔡哲轩去北京第一次采访许愿时留影

(P7)

企划、制作,都是许愿的工作。难怪读《林忆莲:野花》时,我总觉得,仿佛身边一直有许愿在督导。那种如影随形的感觉恰如这段文字:“1991年夏天,林忆莲和许愿坐下来,开始讨论下一张粤语专辑的主题。当林忆莲对许愿说她要讲‘无根而漂泊的现代都市女性’的时候……”在书中,这简直成了《野花》十二集电视连续剧的片头曲,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。

3

同蔡哲轩聊音乐,他常用的修辞是“考究”。比如我夸某某专辑不错,他有可能开沪语这样来接:“当然,制作得多少考究。”


1991年,当许愿与林忆莲敲定了新专辑的主题,他当即想到要把加拿大乐队Skylark的名曲Wildflower加进专辑

(P7)

不得不说,这种写法除了在形式上与《野花》完成了美学对位,还非常讨巧,甚至可以说是狡猾。因为坦白讲,用一本书的篇幅只解析一张专辑原本就是很大的挑战;《野花》专辑发生在1991年,试问1991年之前或之后的林忆莲能不能写?写了多少算是偏题?

写到这里,我不由想起了杰夫·戴尔的名著《然而,很美》。老辣的杰夫用小说式的虚构来评论七位爵士大师,那种奇特的文体也被他称之为“想象性评论”。

4

以下的文字是我对《林忆莲:野花》的想象性评论。在我的想象世界,这本书如果能够据此做一些修订,应该会更美。

(P172)

我还有一点苛求:这本书应该增加Index,把书中出现的人物、乐队、专辑、歌曲做一个索引。

说到底,这些要求是以欧美、日本的音乐类图书的规格来度量我国的出版物,而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。好在这种差距正在缩小。起码我在《林忆莲:野花》这本书里感受到了未来的乐观。或许有一天,我那位留日的朋友能够翻译到他心仪的那几本书。

注释

2.德国独立唱片厂牌。

3.日本著名DJ、唱片收藏家、作家。

5.香港著名音乐人、明星导师,学生包括林忆莲、张学友、陈小春等。

6.新加坡著名音乐人,曾给诸多华语歌手作曲,包括张学友、孙燕姿、张国荣等。


《林忆莲:野花》,是上海文艺出版社2023年全新推出的华语音乐文化系列丛书“大声”中的一本,同期推出的还有《邓丽君:淡淡幽情》

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《林忆莲:野花》:逆流而上的特写镜头送女朋友礼物相关内容,如果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^_^

本文来源: https://www.wenhualipin.com/a/6606134943b8fb6fd90833fc.html

分享到: